纳米体育崔克自行车怎么样?崔克自行车产地?什么档次?捷安特和谁好??
栏目: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2023-09-03
 纳米体育崔克的产品线和捷安特的差不多,打法也是一样,各价位全系列基本都有,硬要比较的线w的捷安特比较。但整体来说,崔克应该比捷安特强很多。  比较矛盾的来了,崔克这家伙在大陆代工,也就是说,只是贴牌货,你懂得.......  1975 年冬季,两位年轻人在威斯康星州一个名叫 The Pine Knoll 的老牌晚餐俱乐部的吧台前碰面了。在还是 Trek 创始人的时候,Dick Burke 和

  纳米体育崔克的产品线和捷安特的差不多,打法也是一样,各价位全系列基本都有,硬要比较的线w的捷安特比较。但整体来说,崔克应该比捷安特强很多。

  比较矛盾的来了,崔克这家伙在大陆代工,也就是说,只是贴牌货,你懂得.......

  1975 年冬季,两位年轻人在威斯康星州一个名叫 The Pine Knoll 的老牌晚餐俱乐部的吧台前碰面了。在还是 Trek 创始人的时候,Dick Burke 和 Bevil Hogg 就受到关注,他们在威斯康星延续了创业的优良传统,在这里,朋友和合作伙伴聚在一起喝酒,聊聊当天发生的事,规划未来,争论或好或坏的创意。几瓶啤酒下肚,他们探讨的话题便更深入,围绕他们初具雏形的自行车公司该如何命名而展开。Hogg 看好 Kestrel,一种速度飞快的猛兽。而 Burke 更喜欢 Trek,因为这个名字更好地诠释了旅行和冒险的形象。他一定是知晓这个词汇蕴藏着巨大的魅力,寓意着对长久和自由、探索与品质的承诺。

  数月后,1976 年的春天,在威斯康星南部的一个谷仓内,这两位富有远见的青年确立了目标——打造具有超一流艺术性的自行车。在这个地理位置便捷的Waterloo小镇上,Dick Burke 和 Bevil Hogg 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1976 年,在谷仓开业时,这个小公司仅雇佣了五名员工。在开业的第一年,Trek 生产了 904 个旅行车架。钢管,凸出外形设计和镀银,精心手工打造和手工喷漆。

  推崇手工制造的文化和反叛精神已在年轻一代新贵中成型。 “所有高端自行车必须产自欧洲”这一固有想法被打破。Trek 追求观念的改变。在那时,我们并未意识到我们的下一个行动会颠覆整个自行车界。

  40 年后,Trek 的总部搬迁到距离原谷仓约一英里的地方,是一个规模更大的工厂。我们目前使用的建筑见证了史上最多的自行车技术革新。在这栋建筑内工作的工程师和开发人员依然谦逊低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旅程远未结束。直至今日,我们的公司依然是家族式企业纳米体育,浓厚的家庭归属感联结着我们的全体员工以及全球的 Trek 自行车用户。Trek 家族不止是个概念。尽管我们的长足发展使我们不再局限于谷仓,但制造的每一辆自行车仍然体现了 Trek 不变的企业原则。

  刘金标出生在台中沙鹿镇,父亲是高雄当地知名的企业家,主营罐头、面粉和贸易。作为富家小开长大的他,自小成绩差、不服管、不听劝,19岁没等拿下文凭,就急不可耐从学校跑了出来。在父亲公司干活,感觉事事受人管教,很快就开始了自主创业。

  青壮年阶段的他基本毫无定性,三天两头就换行,听别人说什么生意赚钱就干什么。罐头、面粉、木材、运输、螺丝钉、鱼饲料样样干,只盼着早发财、赚快钱,简直比戴威还飘。就拿养鳗鱼举例,这是1969年35岁的他跟风捡起新行当,原本以为能靠着当时的市场热度搏一把,大赚一笔,结果没想到一场台风袭来,他2000万新台币的投资一下打了水漂,几乎赔光了老本。

  一转眼到38岁,他才另起炉灶,干起自行车这一行。据说,这还是朋友在酒桌上的提议,当时大家谈起海湾石油危机、美国油价猛涨自行车热的新闻,觉得做“铁马”外销是不错的主意。于是乎,1972年,他和另外7个股东凑了400万新台币,成立“巨大机械”(GIANT)。

  但此时对他来说,这依旧带有玩票性质。公司初创,都是门外汉,零配件有哪些、规格是怎样、生产线如何规划、质量如何保障,统统两眼一抹黑。巨大作为初创小厂,连到零件厂拿货,都没人搭理。一年时间,公司都无法出货。

  所幸的是,彼时台湾的自行车零配件厂正经历着草莽时代,零件标准不统一,还有大把机会在。1973年,台湾自行车因品质低劣,爆发了美国市场集体拒收事件。刘金标一下了抓住了时机,专门到日本取经,带回一本《日本工业标准》(JIS)的“红宝书”,并跑遍全台湾,挨家挨户游说两三百家厂子一起统一行业标准。四年后,全台湾自行车业界最终采纳了刘金标倡议的生产标准(CNS)。

  之后,刘金标也赶上欧美制造业转移台湾的大风口,赢得美国施文自行车(Schwinn)的大订单,成为这个美国百年品牌的代工厂。背靠大树好乘凉,公司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溢。到1981年创建自有品牌捷安特时,巨大机械已经是台湾地区最大、亚洲规模第二的自行车代工企业。也是在这个时期,快50岁的刘金标才确定自己的终身事业——就做自行车了。

  创建自由品牌,源于安全感缺失。当时巨大75%的业务来自美国施文,90%的业务是代工。没有定价权不说,利润率受制于人,需要不断抢单。于是,他试着推出了捷安特这个自有品牌试试水。不过大东家也不能惹,对此,美国施文坚决反对。直到1984年,经过双方反复协商,美国施文才同意一起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将捷安特做成一个合资品牌,但利润嘛得二八分。

  饶是这么大的让利,美国施文也开始对“不安分”的刘金标不再放心。他们来了一次暗度陈仓,偷偷跑到深圳,瞒着刘金标建了中华自行车厂,计划以后将代工订单转移到深圳。两年时间,巨大的订单开始骤减,公司一下子开始危机重重。

  被逼上梁山的刘金标,只好破釜沉舟,和老东家硬刚了起来。他干脆一把掀翻牌桌,在荷兰建立欧洲销售公司,冒着与施文全面翻脸的风险,誓要将自有品牌捷安特打进欧洲市场寻找生机。折腾了半年多,1986年捷安特终于达到欧洲高标准。

  次年,捷安特开始盈利,自此刘金标也迎来了创业的新阶段。据《没有第一,哪来的唯一》一书,冲出台湾后的巨大机械经营结构为之巨变:代工制造从90%降为30%,自主品牌则占据了70%的比例。之后,随着不断的经营,捷安特又杀进日本和澳大利亚市场,并在欧美跻身前三甲。

  大陆市场这块沃土,刘金标也早早就进行了布局。早在1993年,昆山产业链配套更是零的情况下,巨大就在在昆山投资建了厂,之后,他又把目光转向天津和成都,并在上海与凤凰自行车成立“巨凤公司”。在大陆的布局,让刘金标吃进人工红利,开始新一轮腾飞。2004年,捷安特的营收便达216亿新台币,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商。截止目前,捷安特在全球拥有自建上万家专卖店,数以千计的专卖店加盟。

  善于营销也是刘金标经商的一大特色。早在1997年,巨大就开始连续赞助环法自行车赛,并押中了连续获得三界冠军的德国队,这让捷安特在车迷中间获得巨大影响力,捷安特的环法冠军车在每辆售价高达1万美金的情况下,供不应求。线下最火的碳纤维自行车,捷安特也是引领者,而早在2004年,巨大就做出了号称世界上最轻巧的碳纤维自行车。

  除此纳米体育,产品定位准确,也是捷安特的一大特色。据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其他品牌而言,捷安特的产品线比较广,从入门到专业级别到高端车,全面覆盖。尤其入门级别的自行车,性价比十分不错,千元左右就能拿下,这对于普罗大众可谓是相当有吸引力——就好比买不起爱马仕包还买不起爱马仕口红吗?品牌效应加持下,千元就能买下个知名大牌自行车,也算是一种精神消费了。

  事业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刘金标的经营理念,也来了一次大转变。早年颇有纨绔子弟习气的他纳米体育,60岁之后开始专注于实业,坚决不玩热钱,不搞多元化,对股票和房地产投资更是避之不及,始终强调风险防范,永续经营——由此不禁感叹,姜还是老的辣,戴威还是太年轻,得跟多跟这位栽过无数次跟头的老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