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体育“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高端圆桌对话会成功举办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09-03
 纳米体育11月18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辑部主办的“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高端圆桌对话——“党的百年奋斗:治理成就和历史经验”成功举办。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武汉大学丁煌教授,四川大学公姜晓萍教授,中山大学肖滨教授,清华大学薛澜教授,北京大学燕继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开峰教授,浙江大学郁建兴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对话会并做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

  纳米体育11月18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辑部主办的“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高端圆桌对话——“党的百年奋斗:治理成就和历史经验”成功举办。厦门大学陈振明教授,武汉大学丁煌教授,四川大学公姜晓萍教授,中山大学肖滨教授,清华大学薛澜教授,北京大学燕继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开峰教授,浙江大学郁建兴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对话会并做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主编杨开峰首先致欢迎辞。他代表学院和杂志向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指出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的重要时间节点,邀请公共管理学科中德高望重、具有深厚研究底蕴的专家学者共聚云端,交流关于党的百年奋斗治理成就和历史经验及其同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之间关系的所思所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希望通过此次对话会,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同时推动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欢迎致辞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常务副主编何艳玲主持对话会。

  郁建兴教授首先作了题为《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的主旨发言。他指出,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党领导人民一百年伟大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坚持中国道路”对于从事公共管理乃至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说意义重大。理解中国道路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一阶”意义上历史经验事实阐释,重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即思想是第一次飞跃,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的飞跃,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又一次新的飞跃。三次飞跃使得我们对中国道路有了更为明确的认知,同时也能够确保其更好地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批判性地借鉴早发现代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第二个层次为“二阶”意义上的中国道路普遍化。通过对罗兰·罗伯逊提出的普遍主义的特殊化和特殊主义的普遍化的命题介绍,郁教授认为,中国道路既要凸显“中国特色”,同时也要强调普遍意义,从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来自中国的智慧和方案。因此,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不仅指其作为中国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还要彰显它对全球命运共同体发展的重要价值。

  陈振明教授以《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与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的构建》为题做了接续发言。陈教授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决议》精神,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家治理的新实践,以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南和依据,推进公共管理性的理论创新,夯实公共管理的思想基础,从而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的话语、理论、学术及教材体系。围绕《决议》对基础理论构建的启示,陈教授从“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制度基础与治理效能”“党的领导和管党治党”“人民至上与美好生活”“民主治理与公共价值”“中国经验与全球治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释,同时呼吁中国公共管理学者需要担负起时代的使命,直面公共治理的现实实践,扎根中国大地,放眼全球,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主动回应新时代和新征程的新需求,研究和解决公共治理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丁煌教授的发言主题是《坚持人民至上:党领导政府成功治理的价值密码》。丁教授指出,坚持人民至上是《决议》中提出的建党百年以来的十大经验之一,而如果把它放在公共管理学科的语境下,则反映了长期以来党领导下的政府成功治理的一个行政价值问题。具体而言,可以从六个方面加以理解,即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价值导向;努力践行“为民服务”的行政宗旨;适时确立“民生导向”的职能重心;有效构建“公民参与”的治理机制;不断创新“便民高效”的治理方式和逐步确立“人民满意”的评价标准。展望未来,丁教授强调,我国政府治理要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为己任,通过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领下,正确扮演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元治理”角色,在全面建成“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改革征程中继续攻坚克难、不断创新、砥砺前行。

  薛澜教授在接下来的发言中就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之“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这一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首先,关于“中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是什么”的问题,薛教授结合《决议》进行了回答,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有一个“有使命、有初心”的政党,它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探索、勇于斗争、勇于实践。接着,关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什么”的问题,薛教授指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组成要素,而实现五大领域的建设目标则是中国之于世界所承担的最大责任。最后,关于“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是什么”的问题,薛教授指出,“二战”之后独立的多数国家,实际上都采取了比较标准的发展方式,即经济上推行市场经济,政治上推行选举民主,但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国家的发展情况并不是特别的成功,而相较之下,中国取得快速发展的历史经验则是值得关注和推广的。公共管理学者需要承担起总结推广中国之治经验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进人类和平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姜晓萍教授作了题为《学懂悟透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中国之制”走向“中国之治”》的演讲。她指出“中国之制”与“中国之治”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用以解决问题的体制和机制,是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后者则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和质量。她首先提出要清醒认知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动能。决议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通过总结历史成就和经验,聚民心增民心;担当使命开创未来、绘蓝图催奋进。其次,她认为公共管理的学者有责任破解“中国之制”的基因密码。“决议”告诉人们,要破解中国之制,需要发现制度的力量、梳理制度的源流、理解制度的谱系、发挥制度的优势、总结制度成就、提炼制度经验。第三,她指出深刻领悟学习习重要论述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国之治”的行动路线,也即坚持和完善引领性、坚持和完善人民性纳米体育、坚持和推进法治化、坚持和完善集成化、坚持和完善交互性、坚持和完善创新性、坚持和促进开放性。最后,她提出要发挥学科特长,讲好“中国治理故事”。扎根中国的学者,需要更加重视研究命题的继承性与民族性、更加突出研究问题的原创性与时代性、更加重视学科建设系统性、专业性。

  肖滨教授分享了题为《长期执政战略布局下的基层治理重心》的报告。他认为在高度重视和认真理解六中全会精神的背景下,从党的长期执政布局来看,基层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学者们应该从更基础、更微观的视角来看长期执政的基础性条件。鉴于基层社会对长期执政重要性纳米体育,肖教授就如何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理解基层社会提出了个人见解,他认为,传统社会的郡县制结构、乡村自治的传统,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创造了重要的制度基础,追溯基层治理的历史根源是当下理解基层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他接着提出了关于基层社会的四个观点,即基层社会是国家政权的“桩脚”,是国家政权的基石,是民众行动的空间,是各种社会力量博弈的平台。他认为基层社会中民众有三种需求——良好秩序的需求、公共服务的需求、参与治理的需求。演讲最后,肖教授指出,从长远的视角来看社会治理创新,除了党建引领、法治、德治、智治外,还需要加强居民自治。在党建引领的大框架之下,自治、德治、法治需要平衡协调起来,不能单独推进某种治理形式。如此才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党的长期执政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燕继荣教授作了题为《共同富裕的理念及其改革》的主旨发言。他指出,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将共同富裕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明确将推动共同富裕、解决发展问题放在了第一位。新形势下,公共管理学者需要对共同富裕有更明确的认识和清晰的界定。对于共同富裕的内涵,他认为共同富裕是对共享发展共同发展的进一步的推演,保证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的普遍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大,努力在发展过程当中构建一个社会成员的共生关系。其内涵可以从价值理念和政策目标两个方面来理解。在价值理念方面,共同富裕体现了一种共同的向往、愿望和人文关怀。在政策目标方面,共同富裕所支持和强调的应该是社会发展,尽可能避免两极分化,也要避免共同贫穷。同时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他认为需要有法治的保障,实现自由公平秩序,体现保护弱者的人文关怀;需要高质量的发展和合理的分配,国家要采取不同层次的制度安排和政策的引导,缩小行业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最后,他提出了公共管理介入共同富裕的六大议题。

  杨开峰教授作了题为《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推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演讲。他首先提出要把握住《决议》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就要坚持历史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客观的观点。其次,他认为十大历史经验体现为五大关系的处理,也即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的关系、中国道路和理论创新的关系、独立自主与胸怀天下的关系、敢于斗争与统一战线的关系、开拓创新与自我革命的关系。第三,他指出了十大历史经验的启示,包括党是治理主体,研究党领导国家治理的规律;人民性是最大的、最本质的公共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实事求是;红色基因与发展中国国家也能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在全球治理中开放、理解、阐释、担当;在理论、实践、制度、文化上求变求新;在斗争中求得发展、应对风险;在团结同发展、和而不同等等。接着,他指出学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考虑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系列问题。最后,他指出要把《决议》精神融入学科建设,可以从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新时代教材建设等方面着手改善。

  主题发言结束后,在何艳玲教授主持下,陈振明教授、姜晓萍教授、肖滨教授、丁煌教授、燕继荣教授先后和观众进行了互动,回应了大家所关心的 “制度基础与治理效能的关系”、“疫情防控中的党的领导”、“基层自主治理中的动力”、“为人民服务作为政府创新的行动逻辑”以及“共同富裕中的公共治理”等问题。

  对话会最后,杨开峰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并再次代表公共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编辑部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此次高端圆桌对话会引发了广泛关注,在三个小时的会议中,来自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基层单位的近5000人观看了现场直播,并积极参与了同嘉宾和观众的互动交流。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欢迎交流与合作。

  9.3活动预告丨大变革时代全球经济、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上财MBA Pre-Sufer公开课暨2024年入学预面试政策说明会

  活动预告 第五批提面报名前参加9月6日安泰MBA招生开放日,给招生政策、报名流程、面试技巧画个重点!

  重磅招生活动 9月23日交大安泰陆铭教授体验课堂开启抢座!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观,精彩导读文章先睹为快!

  MBA、EMBA、MEM、MPAcc管理类2023级招生简章、提前面试院校汇总